成都轨道交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

一、规划背景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“要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重要指示精神,打造成都文化的新窗口、新名片、新阵地,塑造“三城三都”的城市品牌,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“蜀风雅韵、中国气派、别样精彩”的世界文化名城,受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,我院编制了《成都轨道交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》。

二、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

规划提出“璀璨巴蜀、活力天府”总体定位,确定“打造世界级的地下文化走廊、国际范的天府文化名片、蜀都韵的流动博物馆”的发展目标,以实现“看得到文明、听得到文化、触得到文气、悟得到精神、学得到知识”的轨道交通文化建设愿景。

三、规划内容

1 “萃文化”:萃天府文化精华,筑成都全域文化底图

规划提取符合轨道交通文化展示利用的14类历史文化和21类现代文明,从中筛选出12类最具成都特色文化,并明确“中国气派、巴蜀风采、成都魅力”三大文化标识体系。规划形成市域文化资源数据库,结合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,构建了“一环、两廊、三轴、四线、一百六十六片、三千多点”的成都全域文化底图。

1588217278548569.jpg

图1 成都市全域文化底图

2 “定主题”:挖线网文化特色,定线路站点文化主题

规划基于线网重要性分析,综合考虑线网与文化资源的关联性,通过直接关联和综合分析方法,确定18条特色文化线路和28条普通文化线路。特色文化线路结合“中国气派、巴蜀风采、成都魅力”三大成都地域文化独特标识,确定线路主题以及线路风格,实现扬天府之神韵,放蜀都之异彩,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。

1588217305325148.png

图2 轨道交通线路文化主题确定技术方法

1588217318440129.png

图3 18条特色文化线路和28条普通文化线路文化主题

3 “编导则”:明线站展示要求,编轨道文化艺术导则

规划在确定线路主题及风格的基础上,重点对“线路统一性、站点特色性、文化协调性和展示创新性”四个方面形成明确的文化展示要求,并逐线编制轨道交通文化艺术设计导则,指导轨道文化建设。

1588217338847467.jpg

图4 地铁5号线皇花园站“花重锦官城” 主题

1588217352127933.jpg

图5 地铁10号线五津站“古渡新津”主题

规划最终形成“1总体规划报告+1文化艺术设计导则+3专题报告”的成果体系。

四、特色与创新

1 全国首次编制全网轨道交通文化总体规划,形成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借鉴的技术方法

结合成都实际情况形成文化底图数据库构建、轨道线路文化主题确定及文化艺术设计控制体系编制方法。该方法可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复制、推广、借鉴。

2 依托城市轨道空间,创新构建网络化、流动化的城市文化展示体系

文化展示网络化:将分散的城市文化网络化和具象化,提升城市文化的识别性和可达性,打造“世界级的地下文化走廊、国际范的天府文化名片”。

文化体验流动化:通过“多样化的主题列车”、“创新性的文化表达”,强化轨道线路和站点文化的体验性,打造“城市魅力展示窗口、蜀都韵的流动博物馆”。

3 平衡文化创新表达与技术经济可行性,形成一套保障总体规划可落地可实施的艺术设计导则

通过文化协调、建设协调、空间协调等方法保证不同特色文化线路、换乘站间的文化融合,实现全网文化协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