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市白头隆兴城乡融合发展片区规划

01 项目简介

为统筹推进全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乡镇行政区划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(以下简称“两项改革”)后半篇文章,四川省委经过反复研究,决定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,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。

白头、隆兴城乡融合发展片区规划(国土空间总体规划)作为成都首个、四川省第二轮镇村规划试点,按照省委“六个优化、四个尊重”的总体要求,由我院牵头进行编制。2021年10月22日副省长曹立军一行调研崇州时向其汇报规划编制情况,方案得到省市一行领导高度肯定,认为规划引领支撑全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,为全省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贡献成都智慧。

白头片区是成都市崇大灌区农业条件最优的农业片区,也是成都市最具农耕情怀的文旅片区,规划紧紧围绕优质粮油本底与乡旅文化基础,以建设“国家级精品粮油产业示范基地与成都最具乡韵稻香农旅目的地”为目标,聚焦“筑基、赋能、强核、便民、塑形、增效”六大方面,从“优化农业生态空间、壮大特色粮油产业、做大做强中心镇村、统筹公共资源配置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、提升大美田园环境”六个维度展开,实现国土空间布局、生产力布局、基础设施布局、公共服务布局、城镇化布局、乡村振兴发展布局的优化。   

图片

图:主要框架

02 主要内容

(1)聚焦粮食生态安全,筑牢精华灌区的绿色发展本底

规划严格实施耕地保护与生态资源修复,通过农田整治,形成集中连片、形态规整的农业空间;通过理渠成网,构建互联互通、循环自净的水系网络;通过设施织补,完善农业生产配套网络;通过丘林修复,提升水土涵养、润田润城的生态功能。以全域全要素系统治理,构建“连片农田、灌溉渠网、作业道网、防护林网“四网系统,实现灌区农田增量提质,丘区沿河增绿增景,全面提升精华灌区农业与生态价值。

图片

图:高标准农田建设示意

(2) 聚焦产业提质提能,塑造农科文旅融合的特色区域经济板块

按照“大农业,强集聚”的思路,纵向延伸粮油产业链条,强化生产配套支撑,推进种植示范区与精深加工园建设;横向拓展农业多元价值,引入前端科研机构,建立现代农业研发及加工产业集群;增值文创产业配套,组团式培育农耕文化旅游与生态田园康养项目,实现农业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转化。优化产业布局与空间供给模式,构建“一区一园三片一环”的农科文旅融合发展结构,推动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,打通都市农业型片区产业发展生态圈。

(3) 聚焦中心引领带动,形成精明发展的镇村未来建设格局

高效集聚资源要素,做大做强中心镇村。尊重城乡发展规律与趋势,差异化引导白头服务核、隆兴农科心与桤泉产业心建设;精准投放土地资源,优化居民点布局,引导公共资源向中心镇村流动,增强中心镇村的产业承载与人口吸纳服务能力。形成“一核带两心,一环串八片”的镇村建设格局,有效建强片区发展支点,增强经济、人口等聚集承载与辐射带动能力,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流转。

(4) 聚焦统筹资源配置,实现服务便民水平提档升级

立足人群结构与需求,按照“四心三不愁”原则,通过强化中心镇“综合化、品质化”公共服务水平,提升中心村 “实用化、便利化”生活服务能力,完善其他镇村“基础化、特色化”的生活服务配套,构建“中心带动、梯级辐射”的乡村生活圈模式;以“交通一体、市政一体、安全一体”,统筹建设互联互通、韧性共享的公共基础设施。实现设施配套的差异化、普惠化的高效配置,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效率,进一步提高惠民便民利民水平。

(5) 聚焦天府乡韵特色,描绘蜀西大美田园盛景

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,通过深挖片区优质资源,构建“田园湿地、田园林盘、田园丘林”大美田园三景;延续乡愁记忆,保留原生乡村风貌与形态肌理,镇区强调“显山露水、引绿入城、融城于园”,乡村聚落体现“组团布局、川派民居、乡野原生”;全域梯级布置田园绿道,串联山水田园与乡村聚落。打造“大田园、小城镇、微聚落、绿道网”的田园盛景图,描绘蜀西精华灌区沃野千里、农耕人家的大美田园风光。

图片

图: 蜀西天府田园盛景效果示意

(6) 聚焦建设减量增效,实现土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

以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抓手,通过修复破损生态环境,构建丘水林田生态共同体;统筹开展农用地整理,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;盘活低效闲置用地,保障中心建设、公共配套与产业发展;差异化激活集体土地,保障集中安置、田网优化。加大片区土地布局优化调整力度,协调生态、农业、建设三大空间,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。

03 建设成效

崇州市白头隆兴城乡融合发展片区目前已形成桤木河湿地公园、无根山健身步道、读书台道观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节点,培育和引入了包括天府国际慢城、天府良仓等一系列重大乡村振兴项目。下一步,白头隆兴将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,建设“天府粮仓·蜀韵慢乡”,描绘蜀西乡村振兴新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