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导则
发布时间:2022-05-09
来源: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、规划背景
TOD地下空间利用是促进城市集约紧凑发展、完善服务供给、发展流量经济、促进绿色出行的重要抓手。成都大力实施TOD综合开发战略,为充分发挥TOD地下空间对于推动片区功能重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,我院联合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有限公司开展了《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导则》编制工作。
二、规划内容
1.深挖TOD地下空间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,明确目标路径
通过剖析成都现状TOD地下空间成片开发利用不足、功能复合程度不高、通道连接协调难度大等问题,在借鉴东京、上海TOD地下空间利用规律的基础上,明确规划目标为“支撑片区功能重塑和经济价值创造,打造高效连通、服务便利、商聚人留的TOD地下空间”。具体在规划理念上体现“3个转变”,在规划原则上遵循“3个统筹”,在此基础上提出总体层面和详细层面两级引导要求。
项目总体思路
2.聚焦出行、商业、服务、品质、安全五大维度,提出总体引导要求
一是更绿色高效的交通出行。通过引导布局直连直通的通道网络、精准直达的出入口、立体高效的交通衔接,保障片区高强客流快速疏解、绿色出行效率提升。二是更凸显价值的地下商业。通过合理统筹不同等级站点片区商业开发规模,立体拓展多元商业开发空间,同时融入与客群需求相匹配的特色鲜明商业业态,按照“形随流动”理念指引商业功能布局,实现客流向商流转化。三是更具幸福感的生活服务。针对轨道交通通勤人群需求,构建“3类15项”基础保障型服务和“4类31项”品质便民型服务,匹配活动流线引导服务设施空间布局,打造多元活力的服务场景。四是更具吸引力的活动空间。从空间感知、环境感知、文化感知3个方面,提出开敞空间设置、绿化景观打造、通风照明环境、文化展示界面等品质化要求。五是更坚实稳固的安全底线。从交通疏散安全、消防安全、洪涝安全、治安安全4个方面,提出通道设置标准、应急照明标识、防火分区设置、防火排涝标准等底线要求。
3.围绕城市级、区域级、组团级、社区级四级站点,提出详细引导要求
针对四级轨道站点人流需求强度和片区功能的差异性,明确城市级站点 “多站联动、成片网络化的地下活力城”、区域级站点“适度开发、轴向集聚的地下商业核”、组团/社区级站点“单点开发的地下生活节点”的差异化定位,并从交通出行、商业开发、服务供给、空间品质、安全运营等提出详细引导。
城市级站点周边片区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图
三、特色创新
1.形成一套精准定量、精确布局、面向实施的TOD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指引体系
一是从城市开发与客流需求两个维度,对TOD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、空间、设施等提出定量化的精准指引体系。二是基于轨道站点及周边区域客流活动流线,按照形随流动的原则,充分结合客流分布,精确布局地下通道网络、商业及生活服务空间,实现客流高效集散和服务便捷获取。三是充分保障指引内容的落地实施性,将通道、商业、公服等指引要求落实到具体TOD地下空间站城相关工程设计内容中,形成面向实施的指引体系。
2. 形成一套贯通规划-建设-管理-运营的政策机制保障
紧抓现状地下空间利用桎梏,形成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,全面打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出让、协调、建设、资金各大环节。一是针对TOD一体化设计要求难以传导落实,健全规划管控落实机制,通过完善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流程,将相关规划设计要求纳入控规,保障高效传导落实。二是针对建设阶段统筹协调难度大、推进效率低的症结,建立“片区-街区-地块”推进机制和多方参与的片区统筹机制,提升地下空间建设实施效率。三是针对地下空间管理机制有待完善、土地出让程序缺失、公共空间实施难、传统标准限制多的问题,完善地下空间土地出让机制,加强政策鼓励支持力度。四是完善地下空间商业服务运营机制,建立品牌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和智慧化的服务运营支持,保障地下空间开发的持续迭代更新。
一套贯通规划-建设-管理-运营的政策机制保障